Zhytou

Zhytou

May the force be with me.

26 Jul 2024

金融知识

去年加入了某私募量化做实习生。虽然当时也大致读了一下鲍尔货币金融学这本书,但理解还是非常初级。而且半年过去,去年学到的为数不多的知识又忘光光了。趁着最近工作找的又烦又累,索性再读鲍尔货币金融学,并总结一下金融知识换换脑子。

宏观经济学基础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是指以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数据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及就业三大问题。与之相对的,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则是从个体或企业出发,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的一个分支。

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和现代货币理论

刘凯:布雷顿森林体系八十年——美元本位及其未来

货币(Currency) 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于交换的中介商品。其本质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价值度量。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能包括:

  •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的度量单位,用于衡量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小。
  •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可以在需要时保存和积累财富。

尽管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但它却无法决定货币的市场购买力(由资金供需关系决定)。比如,宋朝就曾因超发交子造成过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发行合理的货币量就成为了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17世纪后期,英国最早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到19世纪中叶,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金本位制。在此制度下,各国货币与黄金价值挂钩,纸币可自由兑换成黄金。因此,国货币的发行量需严格与其黄金储备量相匹配。也正因为如此,金本位制度提供了货币的稳定性和信任度(因为直接和黄金挂钩),并且简化了国际交易。不过,金本位制度最大的问题是——货币供应量受到黄金储备量的限制,无法根据经济实际需求调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筹措军费开支不得不大量增发不兑现黄金纸币,使得货币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遭到冲击。此外,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货币供应量严重紧缩,加剧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在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本质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度。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货币固定和美元的汇率,从而间接和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20世纪60至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其后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美联储拒绝向他国的中央银行出售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究其本质,是国际贸易逐步复苏繁荣,各国开始持有大量美元,而又因越南战争等问题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寻求兑换成黄金。而美国为避免大量黄金外流拒绝黄金兑换,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此后,直到1976年才形成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非货币化、浮动汇率制合法化、美元仍然保持主导地位为核心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必须要明确的是,牙买加体系并不是美元主导地位的终结,而是美元的新生。在该体系下,美元与石油贸易直接挂钩,也即石油-美元本位,进而保证了美元霸权,使其继续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和计价货币。

此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决定国际资金流向和成本,并形成美元潮汐的现象。当美联储加息时,自由资金会回流美国,导致其他经济体资金流出资产贬值。当美联储降息时,海量的资金又会流向各个国家,从而推高在低点买入资产的价格。这也就是美国收割全球的最简单逻辑。

按照现代货币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 的观点,现代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体系。因为任意国家的货币都不和商品挂钩,而只与税收和国债相对应。因而货币存在理论上无限发行的可能性,但其受通货膨胀影响。

利率和通货膨胀

利率(Yield) 狭义上是指借款的人需要向其所借的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的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它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来计算,反映了资金的时间成本。

按照货币主义的理论,利率由资金供需关系决定。换句话说,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正因为这一点,世界各国央行总是通过控制流通货币量来调节利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利率则成为了最核心的货币政策之一。

通货膨胀(Inflation) 是指一段时间内普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与之相对的**通货紧缩(Deflation)**则是指一段时间内普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

从历史上来看,通货膨胀一般是因为货币数量与贸易所需数量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两者关联为货币发行数量上升投入消费,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当然这种解释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冗余的货币可能未投入消费(用于储蓄),或是被更多的商品生产或科技进步所抵消,或是用于扩充商品产能(此时物价反而会下降)。

总的来说,利率和通货膨胀一般视为反相关。当利率上涨时,流通货币量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相反,当利率下降时,流通货币量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根据央行对利率上升或下降的调整,我们可将相应的货币政策分为宽松和紧缩(扩表和缩表)两类。一次流动性调整周期通常是放缓扩表、停止扩表、开始加息、开始缩表、停止加息、放缓缩表、开始降息、停止缩表和重新扩表。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QE) 就是一种用于扩表的货币政策。它是指央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家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使市场中流动资金增多,从而缓解通货紧缩的问题。而缩减(Tapering) 是QE下一阶段的政策,即用于停止扩表。

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能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发展趋势和稳定性。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指标。

第一,最重要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在经济学中,我们认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因此GDP也常被视作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支出之和。

其中,每部分又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指标描述。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它反映的是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

第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一个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综合指数。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严重通货膨胀。具体来说,CPI会跟踪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如:食品、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价格变化,并用这组商品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之比作为统计结果。

第三,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是指失业人口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认为,当失业率过高,会加剧社会问题、降低居民消费能力;而失业率过低,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胀和经济过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将4%-5%的失业率视为完全就业的最佳水平

一般来说,GDP增长、CPI稳定及就业充分这三个核心宏观经济指标往往是政府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和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可以帮助个人投资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

央行和财政部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银行和银行的银行,负责管理该国货币供给量,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而财政部(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是一个国家的国库,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制定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是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货币权威机构(多数国家由央行来执行)利用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影响利率水平,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是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一定的经济总量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都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比如,在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下,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造成了生产资源大量闲置,失业率上升。因此,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国家这时用宽松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比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制造就业、刺激行业发展;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使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增加,刺激消费购买,形成社会有效需求。

尽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但二者仍有三点区别。第一,它们的制定部门不同。财政政策一般由财政部制定,其变动要经过国家立法程序批准;而货币政策的变动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

第二,它们的工具和手段不同。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等;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则是调节基准利率、调节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操作。国家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税收和支出,从而对就业和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财政政策的重点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由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进行。

第三,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时滞不同。财政政策由于一般要经过国家立法程序批准,决策时滞性较大,但其直接作用于总需求,见效快。在经济严重萧条时,财政政策较为有效,可以通过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来吸收失业人员,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经济过热的条件下,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对市场利率的调整,应对市场的实时变化,影响资本投资的流向和经济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财政政策的影响较货币政策更为直接快速,货币政策则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某种程度上,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分别代表了经济学两大主要流派,也即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前者主张政府应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透过增加总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后者则认为政府的角色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在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数量,除此之外,不需要干预经济活动。

中国利率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研究》2021年第9期刊发文章——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china yield system

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指由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组成的一个系统。如果这一系统运作良好,那么它将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它也会损害经济,比如大萧条。一般来说,金融体系的作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资金配置:金融体系通过资金的募集、储蓄和分配,促进了资源在经济中的配置和流动。金融机构和市场提供了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支持企业和个人实现资金需求,推动经济活动的发展。
  • 风险管理:金融体系在经济中承担着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重要功能。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保险、信贷和衍生品等服务,帮助企业和个人管理风险,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个体来说,金融市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投资工具,使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目标进行投资,最终实现财富增值。

投资是什么?为了将来不确定的价值而牺牲现在的一定价值。它的特点包括:延迟一定的消费;期望获得一定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买卖和交易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是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和金融业务的机构,可按其角色划分为买方、卖方、监管方以及中介四类。其中,买方是指持有流动资金的个体或机构,主要是散户投资基金。前者是指持有流动资金的个体投资者,他们以个人名义参与金融市场,购买和持有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以期获得资本增值或者分红收益。而后者则先统一向公众募集资金,再交由专业基金管理人管理资金,代表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运作。

至于,卖方则是指有资金需求的个体或机构,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前者可能发行股票或债券来获得融资从而扩大经营规模以求获得更多收益;而后者则主要发行债券来支持财政支出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进而刺激本国经济。

中介是指那些连接买卖双方的金融机构,他们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提供中介服务,促进资金的流动和交易的进行。其中,最核心的中介是交易所(Exchange)。它最初是一个实体交易场所,不过随着科技发展逐步变成了一个线上平台。根据交易商品类型,交易所可分为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所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等。其中,最著名交易所就包括:中国的香港、深圳和上海股票交易所、美国的纽约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等。

早期交易有席位限制,因此就出现了证券代理人帮助客户进行证券交易,这些代理发展到现在也就成为了证券公司(Brokerage Firm)。它们也被称为券商或做市商,其最核心的业务是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买卖证券的渠道和服务,并依靠手续费盈利。此外,它往往还在证券市场上扮演提供流动性的角色,承担了买卖双方之间的撮合和风险管理。

除此之外,银行也即商业银行(Comercial Bank),同样也被视作一种中介。它通过提供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帮助经济体实现了资金的融通和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这些银行也帮助储蓄者筛选潜在贷款人,尽量减少道德风险和失败投资概率。而这种模式也被称为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e),与之对应的则是以股票、债券等投资为代表的金融市场所引导的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e)

和商业银行达成类似功能的还有投行,其全称是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它是一种专门从事企业融资、证券承销、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等服务的金融机构。它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帮助它们筹集资金、进行投资交易、进行并购重组等。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投行和券商往往是同一家公司下的不同部门,即证券公司能同时提供投行和券商的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也可能归属于同一母公司,比如国内的中信集团就有中信证券和中信银行。

最后,监管方是指政府和监管机构,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的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常见的监管方包括:证监会、银监会等。前者全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中国证券市场的运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后者全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中国银行业的运作,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证券和证券市场

证券(Security)是对未来某项收入的要求权。常见的证券包括:

  • 债券(Bond):也称为固定收益证券(Fixed-Income Security)。它承诺在未来某些时间点,向持有者支付一定的款项。它种类繁多,期限不等。但一般可根据发行方,分为商业债券和国库债券。
  • 股票(Stock/Equity):是代表一家公司一定份额所有权的凭证。和债券不同,持有股票所获得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此外,股票持有者还能选举出该公司董事会。

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正如金融机构一节介绍的那样,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同样可按其角色主要划分为四类,也就是买方、卖方、中介以及监管方。常见的参与者包括:散户、基金、券商以及交易所等,

证券市场的分类

证券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两级。其中,一级市场是指政府和公司发行新证券时所处的金融市场;而二级市场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证券进行交易时所处的金融市场。当然,证券市场也能按其交易证券类型划分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和股指市场等。

除此之外,证券市场也能按主要交易证券期限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中,前者主要交易一年期以下证券;而后者则交易一年期及其之上证券。

证券市场中的交易

交易分类:

  • 场内交易:国内会员制,券商/投行此时作为交易经理;香港、欧美公司制,比如港交所是一家上市公司。
  • 场外交易OTC:对交易所的一种补偿。比如,第三市场中买卖双方可以协商佣金。

证券交易制度:

  • 做市商制度(报价驱动交易机制):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证券交易双方不直接成交。其中的买卖价差就由做市商独享。
  • 竞价交易制度(指令驱动):买卖订单收集一段时间后再由交易中心进行撮合。

证券市场的运作:以IPO和发债为例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比如,次贷危机中的MBS就是一种最常见的资产证券化例子。在次贷危机中,投行们将房屋贷款打包后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从而实现了资产证券化。然而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MBS这个工具,而是监管者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部分金融机构为了扩大抵押贷款市场份额,放贷标准降低,向信用状况较差的借款人发放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这是得名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原因。

现阶段,主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MBS)
  • 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y, ABS)
  • MBS和ABS现金流为抵押品的再证券化——抵押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

股票和股票市场

股票是投资者向公司提供资本的权益合同,是公司所有权的凭证。其中,权体现在股票赋予持有者对公司直接控制的权力,而益则体现在公司对持有者的分红。

股票的分类

按股东权力划分

按照股东享有权力不同,可将股票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其中,优先股的优先性主要体现在分红和破产清算时,但它的其他权力有所限制。普通股是在优先股要求权得到满足之后才参与公司利润和资产分配股票合同,其股息收益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换句话说,股利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利润。总结,普通股有以下特征:

  • 期限永久性;
  • 报酬剩余性;
  • 有限责任(最多损失持有股份价值);
  • 流动性;
  • 高收益和高风险。

按上市地点和面向投资者划分

  • A股:A股指的是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股票,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A股市场主要面向中国境内投资者。
  • H股:H股指的是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H股市场主要面向国际投资者。H股是外资投资者参与中国内地企业股票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也为中国内地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
  • N股:N股指的是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以美元计价。N股市场主要面向国际投资者,是中国公司在海外募集资金和拓展国际市场的一种方式。

按风险特征划分

普通股票可根据其风险特征分为:

  • 蓝筹股:蓝筹股是指市值大、业绩稳定、风险相对较低的优质股票,通常是具有长期稳定增长潜力的大型公司的股票。
  • 红筹股:红筹股是指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通常是中国内地的蓝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 ST(Special Treatment)股:ST股是中国A股市场上的一种特殊股票,代表“特别处理”。ST股票因为公司存在特殊情况,如业绩下滑、财务困难等,被特别标注。

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也称为股价指数,是反映市场上组成股票价值的一个数据。它通常被用于展现组成股票的共通特性,例如在同一个证券交易所交易、属于同一个产业、或有相同的市值。一般来说,股票指数有以下三个核心作用:

  • 投资者的指南;
  • 衍生品的标定物;
  • 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指示器。

美国、中国以及香港股市最重要的几个指数分别是: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美国最著名的股票指数之一,由30家美国大型上市公司的股票组成,被视为美国股市整体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普500指数:包含500家美国上市公司,覆盖了美国股市中大部分市值,被认为是衡量美国股市整体表现的更广泛指标。
  • 纳斯达克100指数:由纳斯达克交易所选取的100家非金融行业的大型上市公司组成,主要关注科技、互联网和生物技术行业。
  • 沪深300: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选取的300只股票组成,代表中国A股市场中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
  • 科创50:由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组成,是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指数。
  • 中证500: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包含了中国A股市场中市值较大的500只股票。
  • 恒生指数:香港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包括了香港交易所中市值较大、交易活跃的股票,是香港股市的代表指数之一。

此外,可能我们经常听到大A又打3000点保卫战之类的新闻。其中,3000点其实就是某个股票指数的值,而点则是股指的单位。比如,沪深300指数就是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计算某一时刻成分股的平均价格。

和指数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 ETF)。它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提供投资人参与指数表现的指数基金。所谓的买指数,就是指买卖相应股指的ETF。

债券和债券市场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它具有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

债券的分类

bond classification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向投资者出具,承诺在一定时间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在一国债券市场中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往往被公认为是安全的投资工具。比如:24国债20是指2024年记账式附息(二十期)国债。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而发行的金融债券。比如:19国开10就是指国家开发银行2019年第十期金融债券。

金融债是指以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为发行主体而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种类。比如:21民生银行02就是指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二期金融债券。

大额可转让存单/同业存单简称CDs,是指银行发行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的一定期限的银行存款凭证。一般是商业银行为吸引存款而开出的一种收据。和普通存款不同,它虽然一般面额较大且不能提前取出,但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也正是因为其流通性,存单价格就会随行就市,受供需关系影响,并不能一定保本。

公司债/企业债是指以公司或企业为发行主体而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种类。其中,公司债是由公司发行的债券,也就是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而企业债主要是由央企、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因此后者违约风险更低,收益率相对也较低。

债券的定价

在介绍债券的定价之前,先补充几个概念,分别是:

  • 债券面值(Face Value)是指设定的债券票面价值,代表发行人承诺于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偿付给债券持有人的金额。
  • 票息(Coupon)原指旧时的债券票面的一部分,债券持有人可将之剪下,在债券付息日携至债券发行人处要求兑付当期利息。现在票息就用于指代债券的固定利息。
  • 票面利率(Coupon Rate)是指债券的利率,即息票与债券面值之比。例如:一个1000美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7%,那么发行者每年就会支付债券持有者70美元利息。
  •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YTM)是指投资者持有某一债券或其他定息证券至到期日,并假定其本金与利息都按时支付时,以买入价格计算的内部收益率。

因为任意时刻一债券的价格总是等于其现金流的贴现,所以使用上述概念可得出其定价公式如下:

$$ P = \sum_{t=1}^{n}{\frac{C}{(1+y)^t}} + \frac{F}{(1+y)^n} $$

其中,P表示当前价格;C表示每期应支付固定利息金额;F为债券面值;y则是市场预计该债券到期收益率。因此,可从该公式中得出两个关系:

  • 债券价格和市场预计到期收益率成反比。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高收益率的债券往往具有高风险性,所以价格必须比同类型债券更低才能吸引到资金。
  • 到期时间越长的债券价格受到期收益率影响越大。

最后,还需要补充的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央行调息,债市就波动的原因。比如,央行加息,那么债券收益率就必须水涨船高,否则人们就会抛售债券转而将资金放入银行进行定期储蓄,因此债券价格也会下降。

债券的风险

尽管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但其也存在一定风险。其中,首要风险就是流动性风险,这也是所有证券类投资会面临的风险。它是指投资者在需要变现债券时,市场上没有足够的买家或卖家,或者买卖价差较大而导致交易困难的风险。如果投资者需要在市场不活跃的时候变现持有的债券,可能会面临价格下跌或无法快速变现的情况。

此外,信用风险也是债券投资需要面临的风险,它是指债券发行方无法按时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为了评估债券的信用风险,投资者可以参考债券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评级较高的债券通常风险较低,但也不是绝对保证。

最后,也是普通投资者最需要关心的风险——利率风险。它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导致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

金融衍射品

金融衍射品(Derivative)是一种金融工具。由于其收益和标定资产的价格相关联,就像从其他资产派生而来的,因此被称为Derivate。常见的金融衍生品包括:

  • 期货(Future):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的价格交易某项资产的协议。
  • 期权(Option):是允许买方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交易某项资产的协议。